面对锂电的“蓝海”机器人拥抱动力电池的浪潮
TWh时代,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着“质”与“量”的两大挑战。大规模扩产的同时,动力电池缺陷率从ppm(百万分之一)级别向ppb(十亿分之一)级别提升,这对复杂生产的出品稳定性、一致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紧跟行业的步伐,锂电设备不断革新。其中,机器人凭借高柔性、高标准、高效率优势,成为动力电池行业亮眼的“新角色”。
机器人在锂电行业的应用高速增长,面向锂电的“蓝海”,一批机器人企业也在为适应行业多元化的生产要求而不断进阶升级。从政策扶持到市场驱动,动力电池的浪潮持续“席卷”产业链上下游。
动力电池生产环节、分支错综复杂,而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呼吁着灵活性与应变能力更强、产品生产周期更短、设备利用率与员工劳动生产率更高的柔性制造模式。
大浪淘沙,机器人站在锂电的巨浪下。GGII数据显示,在锂电行业,2021年移动机器人(主要用于物料转运或者仓储物流)的销量为6839台,同比增速达83.84%;工业机器人(这里主要统计六轴和SCARA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打磨、上下料等产线生产)销量1.97万台,同比增长98.18%。其中六轴机器人9255台,同比增长102.61%;SCARA机器人10490 台,同比增长94.44%。
对于机器人厂商而言,身处汽车、3C的江湖混战中已久,面对锂电的“蓝海”,如何顺势布局,拥抱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将决定新周期的去留与沉浮。反映到设备端,如何在庞大的锂电生产链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机器人在锂电行业生长的底层逻辑。
从目前机器人的应用现状来看,前段工艺机器人的应用机会较小,基本由专机设备完成,机器人的切入点主要集中在中后段工艺环节,其中包括电芯装配、检测、电池组装等环节,涉及卷绕、包装、检测、入壳、化成分容、PACK等工艺。
据了解,目前超过75%的电芯、模组组装等工艺环节,正在使用工业机器人,未来增量空间仍充满想象。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蒲迅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