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动力锂电池回收网络加速推进 好生意背后痛点难解


随着大批电池退役期的到来,各地正在加快研究推广电池回收的新模式。二月四日,上海市经信委公布消息称,上海将推动建设电池回收服务网络,加快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服务网点的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电池回收网络。

2020年十二月十六日,工信部公布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第二批公司名单,上海比亚迪、格林美(无锡、武汉)、厦门钨业等22家公司入选。两年前,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电池回收白名单公司只有5家,两年后工信部将电池回收公司名单再度扩容,预示着电池回收的窗口期正在快速开启。

目前对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综合利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梯次利用,即对废旧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后,重新应用于通讯基站、储能、低速电动汽车等领域梯次利用;另一种为再生利用,即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据专业机构测算,2020年底约有20万动力锂离子电池面对退役,到2025年,梯次+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亿元,庞大的回收市场蕴含蓝海机遇。

在庞大的市场诱惑以及必须承担的回收主体责任双重用途下,近年来,车企和电池厂纷纷着手布局电池回收业务。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回收公司盈利甚微、甚至亏本。有市场,有技术,有产业,有参与者,退役电池“变宝”之路依然走得艰辛背后的痛点值得关注。

渠道之痛

回收电池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回收渠道不成熟导致的回收难。据数据显示,真正流入到第一批《规范条件》公布的5家公司的退役电池数量不到总量的一半。

2021年一月十六日,华友循环总经理鲍伟在出席活动时曾表示,“现在报废下来的电池量按照官方的数据来说,到2020年累计一共是20万吨的电池报废量。我们认为退役电池应该是往龙头公司去进,但现在发现并不是,龙头公司整个加起来回收量不到退役电池的30%。”

剩下的电池去哪里了?是不是流入一些不太合规的公司,或者是流向民用品方向去了?事实上,许多个人和无资质公司,可以牺牲环境降低技术要求,以更高价格回收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监管部门尚未对电池回收环节施行有力监督。

可以肯定的是,退役电池一旦流入民用品以及一些小公司,这些电池就很难再收回来,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去管控这批电池,如何引导退役电池流入到符合规范条件的公司,是未来电池回收产业链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根据《规范条件》,电池回收责任是车企,仅仅依靠车企的售后渠道去回收散落在C端用户这个群体中的电池,不可控,不经济,并非易事。其根本原因在于,电池随车辆卖出后,电池的产权就属于车主。

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换电模式”风起云涌,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车与电池进行了分离,电池的所有权归属于电池资产管理公司,车主不再拥有电池的所有权。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可通过换电数据系统跟踪电池性能,掌握电池运行的第一手数据。电池不再散落在各个车主手中,电池产权从C端切换到B端,实现了集中管理,同时也为电池的集中回收建立了通畅的渠道,有利于为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渠道之痛。

标准之痛

“电池回收公司要电池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才能准确判断这个电池能用在哪里,怎么用。这个通信协议和数据只有整车厂有,电池回收公司是没有的。而这些数据又是整车厂的核心数据,很难轻易共享。”某行业专家对本报记者指出了电池回收的另外一个痛点。

这个“通信协议”背后所折射的便是电池标准问题。由于电池标准的不统一,不同汽车厂家的不同车型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结构差异较大,模组、电芯封装、电压、容量、外形、接口等都不相同,为电池回收公司判断电池再利用的方式造成障碍,同时也新增了电池回收成本的不确定。尽管国家正在加快推进电池标准的统一,但要整车厂、电池厂以及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方的通力协作,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完全统一。

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根本问题是不兼容及高成本。可否通过模式创新改善标准不统一带来的难题?通过梳理过往资料显示,在换电模式下,有整车厂背景的也有第三方背景的,第三方背景中有跟随整车厂标准的,也有自己掌握一套标准并适用多家主机厂的。

譬如说,硅谷天堂正在打造的“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基于伯坦科技的分箱换电技术,打造的标准模块化电池可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等多种车型。基于此换电方法,所有车型可通用一个标准电池包,根据车型和使用场景不同配套不同数量,比如乘用车安装2-4箱,物流车安装4-8箱,公交车安装12-14箱,重卡安装20箱等,通用电池包在换电站网络内可以完成高频次用车到低频次用车的梯次利用,再进入储能系统,在不进行拆解的情况下,可以对电池包价值充分使用,再进行电池包的拆解回收利用,最大程度的确认回收价值。这也正契合了工信息部2020年十月十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包(组)、模块级别的梯次利用。”

业内人士认为,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确实不易,当下还面对诸多困难,在政策尚未成熟,渠道尚不畅通的情况下,“换电模式”在解决电动汽车“买得贵、用得烦”的同时,也在为未来的电池回收做好铺路。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842804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