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锂电行业人才匮乏 高端人才多来自日本
北极星电源网讯: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的刘震,在国内应该算是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专家级高级人才。
他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和下一代新体系电池研究上取得多项成果,也参加过多项国家级锂电池研发项目。
或许正因为上述成绩,刘震在天津力神做了两年项目经理后,就被猎头公司盯上了,跳槽到精进能源。现在,刘震的职位是精进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其实这种现象在动力锂电池行业非常普遍。”1月9日,刘震对记者表示,近一两年国内猛然冒出近百家做动力电池的厂家,僧多粥少,绝大部分厂家人才都非常欠缺。
“为了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很多厂家甚至不惜高价到日本、韩国和美国去抢人才,毕竟日本、韩国和美国电池人才才是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刘震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精进能源技术领导人是系井俊树,在日本松下工作了30年,曾任松下电池PACK开发部总经理和绿色能源事业推进部总工程师等职位。除了系井俊树外,在精进能源核心技术领导团队中,来自海外的还有10多人,其中来自日本的就有六七人。
其实不仅仅是精进能源,包括东莞ATL在内的多家锂电池厂家,近年来一直在从海外挖人,特别是日本。
“国内动力电池高端人才非常缺乏,也是中国锂电技术还停留在消费类锂电水平的根本原因。”刘震指出,动力电池是综合了化学、物理、材料、机械、电子等多种学科,需要配置专业合理的研发队伍,“绝非做消费类锂电池的技术水平就能达到。”
人才紧缺
“不只是技术人才,包括管理人才等,都需要新的人才和队伍加盟。”刘震表示,因为动力锂电池面临的客户将是各种汽车企业,无论是渠道管理还是客户需求,都与消费类电池市场截然不同。
其实,精进能源之所以求才若渴,还是因为其宏伟的战略目标。
精进能源的主营业务是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年收入规模已超过5亿元。目前精进能源已经在开拓车用动力锂电池市场,重庆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也早已动工,预计在第二季度就会投入使用,动力电池产能将高达10亿安时,也是西部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按照精进能源的计划,重庆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未来产值要达到70亿元。
也正基于此,精进能源才到处挖人才。比如,精进能源系统集成项目的负责人张栋省此前曾在重庆长安汽车公司负责过电动农用车项目,还担任了美国通用和克莱斯勒的技术顾问。
此外还有来自日本丰田集团东富士研究所的吉冈诚博士、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的吴茹祯等专业人才,同时还有来自日本索尼、M&G环保电池研究所和日立公司的一批专家顾问。
东莞ATL公司电动工具事业部高燕也透露,ATL的技术团队多是来自日本等国家。
“近两年动力锂电池企业爆发式增长,上马的项目骤然增加。”苏州博得立电源科技公司总经理沙建龙说,“短期内企业也来不及培养人才,只有挖人。”
据沙建龙介绍,2008年动力锂电池概念刚刚兴起,当时只有10多家企业,到2012年最高时达到近200家。每个项目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工程师等专业人士。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上线,企业只好通过各种猎头公司,或者托关系从其他企业挖人,基本都会给出相当优厚的条件,例如更高的职位和待遇。
“一般是挖到一名总工,可以带过来几个技术人员,组建一个团队。”沙建龙说。
人才引进
动力锂电池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不是现在才凸显,早就有业界人士表达相关的看法和忧虑。
早在2010年,河南环宇集团董事长李中东就明确表示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欠缺,是目前中国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亟需突破的瓶颈。
李中东认为,中国在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数量和结构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人才培养资源和渠道也较为缺乏。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日益发展,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也曾强调,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产品质量一成靠的是设备、九成靠的是人才与经验。但人才绝非短期内便能培养。
其实,不仅仅动力电池行业,包括风电、光伏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均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高端人才。
“如果仅仅是企业自己引进,还是很难从海外挖到高端人才。”刘震透露,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也在为引进人才添砖加瓦。
例如广东省开展的引进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其中就包括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项目。精进能源的不少海外专家就是通过该项目引入的。
据悉,该项目从2010年开始实施,到2012年已经是第三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提出申请,由政府引进。每批接受企业大约在30家左右。
据了解,仅第三批引进的26个海外创新团队,共174名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广东省就支出了6.5亿元的扶持基金。
不仅是广东省,其他省市都开始了人才战略规划和引进工作。
2012年初,苏州市正式对外发布《苏州市2012年度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其中重点提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苏州市政府还明确规定,对于引进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将给予5-1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贴。
湖南、江西等地也纷纷公布了新兴产业面临人才紧缺的情况,并将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人才引进作为重点工作,出台了多种举措为企业纳才。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VX:pxebattery)